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项目库 >> 正文

中学优质教师资源库——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精品教案

作者:   编辑:王轩   审核:王璐    时间:2022-04-08 点击数:

第五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我国各地的地理景观和案例说明我国不同区域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教学难点: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

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哪吗?

互动引导: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看图说话,互动交流

利用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活动一:图中畅游找差异

1.引导学生熟悉观察规则:

(1)请选择你喜欢的线路进行观察总结:线路一:自南向北——从海南岛到哈尔滨;线路二: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广州到乌鲁木齐;线路三:自东向西——从上海到拉萨;

(2)请从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方面和农业景观、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比。

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然差异

(1)线路一: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景观有什么变化?

追问: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气温——自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逐步降低。

(2)线路二: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广州到乌鲁木齐;

追问: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线路三:自东向西——从上海到拉萨;

追问: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变化是因为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逐步降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展示交流——人文差异

(1)展示图片——我国农业分布图,展示农业的不同景观图,引导学生说出差异。

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农业分布格局呢?和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

(2)展示我国工业、交通、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总结发现的规律。

总结: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呈现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引导学生说出还发现哪些不一样的人文特点?

逐步展示图片:全国各地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特色传统娱乐项目等,鼓励学生说一说对这些人文特点出现的原因。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通过中国的八大菜系,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和饮食之间的关系。

1.熟读规则,小组合作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线路进行观察,做好分工和记录。

2.说一说,并且相互评价。

(1)哈尔滨长冬短夏,有近半年时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海南岛长冬无夏,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2)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山清水秀。大片的水稻种植。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瓜果甜度大,山麓地带放牧牛羊。

(3)东部地区:地势低平,温暖湿润;西部地区: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3.展示交流

(1)思考交流:我国出现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农业发展格局。

(2)发现与归纳:

小组合作交流发现无论是工业分布、还是人口、交通线路的分布都是东密西疏

(3)说一说,能举例说出民居、饮食、服饰、传统文化娱乐项目的不同。

中国八大菜系出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八个省区,原因是:东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食材产量大,且来源丰富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集思广益,自主解决问题

从现象到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引导学生学习要知其然,还要知道其所以然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发现问题,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

通过饮食深入探究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人类活动,

建立人地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对比析图探规律

1.图文结合展示情景

情景再现: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 ,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街上很少有人了。

请思考:这种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情景再现二:出示淮南橘和淮北橘的对话,提出问题:你知道图中分界线是什么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引出诗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总结: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   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2.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1)出示秦岭淮河地图,我国气温分布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提出问题:你发现这条界线的神奇之处了吗?

(2)展示秦岭——淮河南北的农村生活景观对比图,提问:它们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从农田类型、农作物、作物熟制、交通工具、民居特点等方面对比。

(3)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1.思考与交流:

能通过思考知道这是因为纬度的原因导致的白昼时间长短和气温的差异

能通过思考知道图中山脉是秦岭。

2.发现与总结:

从温度、热量带、干湿地区图中总结出规律小组内说一说,并且做好记录

通过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秦岭—淮河南北的生产、生活差异

     

(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提供降水和河流流量资料,以及南北方地区植被景观图片。

(3)交流补充

(4)逐步探究,规范用语,学会探究的方法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河流流量小;南方河流流量大

引导学生学会用表格的方法总结问题,形成问题对比的意识

课堂总结:

     

第2课时 四大地理区域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自然人文方面差异。

教学难点: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

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我国地理差异显著,你能说出下面图中区域的划分是按照什么标准吗?

展示三幅不同类型的地图

追问:同学们,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山东省的区域位置吗?

过渡: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综合体,如果综合自然和人文因素,该对我国怎样进行划分呢?

观察思考,交流展示。

能说出是按照行政区划、经济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划分出来的

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答案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接触地理的综合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一:

识图定位划区域

引导: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展示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结合两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

(2)这些界限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下问题,并提出要求:

(1)自主完成:结合三组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

(2)结合地图思考各地理界线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3)集思广益:小组内交流,评价、修正自主学习的成果。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一)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探究

(1)     界线A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二)界线B的主导因素探究:

(1)界限B大致与图中哪一条等温线一致?

(2)界线B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界限B与哪一座山和哪一条河大致重合?

(4)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三)界线C的主导因素探究

(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利用简图归纳总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界线以及界线的确定依据。

1.读图完成题目: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是什么?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2.合作探究,集思广益

3.展示交流与评价修正

(一)读图知道A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析得出这条界线确定

是因为气候

(二)通过读图可知B线与1月0℃等温线一致,8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重合。从而推测这一条界线确定是因为气候

(三)读图得信息: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从而得出确定因素是地形。

4.说一说,画一画

小组合作,在自学、互学中牢固掌握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让学生时刻知道地理信息是蕴含在图中,从形象的图中获得灵活的信息

活动二.合作交流说差异

1.引导: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差异非常明显。

2.出示我国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图,引导学生分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体现哪些方面呢?

点拨: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分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3.展示图片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

4.鼓励学生进行汇总南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5.课件展示总结: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6.展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部分资料,提出问题:对比分析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它们突出的特征你能说出来吗?

1.建立南北方地理差异明显的概念

2.观察发现:南北方地区地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民居、交通工具、农作物

还有气候、温度、降水、河流水文特征等

3.观察南北方地区植被差异、河流是否结冰、农作物的不同等

4.小组合作,分工记录

5.对比修正自己的探究结果

6.观察分析,交流记录。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草场广布,主要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雪山连绵,也是主要发展畜牧业。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感悟地理的综合性,逐步学会用比较的眼光观察地理事物

梳理正确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课堂总结:

     

拓展应用

介绍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      地区,它位于     ( 范围);我们这里     (地形、气候、河 流 、 植 被 等 典 型 自 然 风 光);我们这里有   ( 生产、生活等人文特色)。欢迎到我家乡来!

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兴趣

版权所有: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 地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88号 理科综合楼

邮编:461000 网址:www.szlx360.com


Baidu
sogou